月亮能吃嗎?
創投名門Sequoia Capital的合夥人Michael Moritz最近在金融時報稱頌中國工作文化,認為加州完全比不上,引起熱烈討論。無獨有偶,不只是美國人唱衰美國,連中國人也看不起美國了。李開復的創新工場剛剛帶團參訪矽谷,團裡的年輕創業家,紛紛瞧不起他們眼中的矽谷,房子低矮,不如北京、深圳的現代,科技落後,居然還在用信用卡。團員李根說,矽谷當作中國老師的年代,已經是過去式了。
眼下是中國科技稱霸世界的時代了嗎?
我當然是存疑的,但我也從來不敢小看中國。年輕人多,既沒有宗教污染世俗的工作觀,也還沒有左派的進步世界觀,完全是動物精神主宰的原始資本主義,那衝出來的動能,相當驚人。這種彷彿吃禁藥打球的態勢,如果持續下去,中國整體實力在短期內超過美國,不是不可能。
但是呢?
我今天想講的這個「但是」,不是唱衰中國的但是,而是一個一般人比較少想到的中國的悲哀。
明天的一塊錢,不等於今天的一塊錢,這在財務學裡叫「錢的時間價值Time value of money」,通常是明天的一塊錢,看起來會比較小,因為有折現率discount rate。折現率如果越大,明天,或是未來的錢,看起來就會很小。折現率和投資報酬率有很大的關係,投資報酬率大的環境,通常折現率也比較大。在投資報酬率很大的中國,折現率也很大。
身處中國折現率那麼大的環境,人的行為會和折現率小的地方不一樣。在中國,談未來太沉重,談未來「太不值錢」。未來能賺到的錢,不是錢,再多的錢折回到現值,也差不多一文不值。現在掙到的錢,才是貨真價實的錢。所以中國人拚命哪。Moritz文中嘲笑加州那些「矽谷人權鬥士」,講男女平權、良好工作環境、工作與家庭生活的均衡等等,講得嚴重到不行,但這些議題在中國科技圈是全然不存在的。工作忙得不得了,事情都做不完了,哪裡有時間搞東搞西地弄這些政治正確的小玩意?
中國科技公司從上到下,早上八點上班,晚上十點下班,一周六天是常事,周日說要加班,也沒人吭一句。除了春節和十月國慶假期外,沒有在休假的。不只單身如此,結婚、有小孩的也是這樣,只是小孩丟回老家給祖父母帶。有時夫妻要找機會一起出差,才有單獨相處的時間。這不是什麼過勞文化,不是什麼僱主壓榨,這就是折現率高的生活現實。現在辛苦點、拚一點,拿在手裡的錢才能多一點,身體能撐多久,小孩的成長管不管得著,那以後再想,錢掙得夠多了再想。
折現率高,也反應在科技企業的節省。矽谷那樣的高貴工作環境,中國公司不抄的。員工位置擁擠、出差坐經濟艙、住旅店還與人共用一房,這些都是中國科技業的日常習慣,為什麼呢? 公司的錢,是要花在打仗的,搶別人生意,付員工薪水的,要花在「立即看得到效果」的項目上,不是花在那些華而不實的享受的。現在不求勝,那就是現在沒有錢,談什麼未來呢?
這樣的中國現況,在Moritz、李根這些人的眼裡,是個充滿幹勁的世界,是個即將征服世界的巨龍,但這高折現率,在我眼裡,卻是像張愛玲說的香港,「借來的時間,借來的地方」。回歸到底,為什麼折現率會高、投資報酬率會高? 不就是因為未來充滿風險,所以不能指望未來,只能活在當下? 未來連命都不知道有沒有,管他什麼身心健康,先拚了再說,到頭來,不過爛命一條。美國人傻嗎? 不懂拚一點,多賺一點錢嗎? 人家是有未來的國家,不但老有所終,小孩也會在安穩的環境下長大,含飴弄孫是可以想像的未來,未來的一塊錢,不會比現在的一塊錢小多少,為什麼急著把命賣了呢? 所以藏在矽谷「緩慢步伐」的後面,是一個可長可久的人生觀,是安定社會才有的從容。
李開復的矽谷觀光團,什麼都看不上眼,唯獨對美國人的「外太空採礦」這種長遠、不切實際的計劃感到驚呀。沒有辦法馬上有營收的產品,或是對財務數字有貢獻的產品,是中國科技業無法想像的產品。所以,就算中國有很多人想當鋼鐵人馬斯克,也沒有辦法產出一個SpaceX。Moonshot project,登陸月球般的夢幻計劃,那是有未來的人才能作的夢,在折現率這麼高的中國,他們只能問你,「月亮能吃嗎?」